升入高中才初步接触艺术,如今世界TOP10艺术学院向她抛来橄榄枝 | Nancy Y. Admitted Into SAIC

Nancy Y.是苏州德威国际高中13年级的学生,目前已经收到了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San Francisco)以及莎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的录取。

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简称SAIC),建校于1866年,为当时在艺术学院方面的改革者,美国声望最高及评价崇高的艺术学院之一,在国际上享有荣誉及尊重。
前身为The Chicago Academy of Design。芝加哥艺术学院隶属于芝加哥博物馆,以收藏大量印象派作品以及美国艺术品著称,如Claude Monet(克劳德·莫奈),Vincent Willem van Gogh(文森特·梵高)等著作均藏于此。芝加哥艺术学院和博物馆现在仍是国际公认的美国最领先的两个精密艺术机构。SAIC在2016年U.S.News&World Report《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艺术学院排名中排名第三。在哥伦比亚大学的《National Arts Journalism》调查中被认证为是全美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学院。著名校友:艺术大师乔治亚·欧姬芙,迪斯尼创始人华特迪士尼,闻一多等。

择良校 遇良师 发掘无限可能
何为艺术?这是个千百年来众多艺术家、理论家、思想家不懈探求的问题。很多时候,好像人们总是不经意间把艺术和桀骜不驯联系在一起。他们通过自己个性化的作品来展示内心世界,不求理解甚至有点莽撞,但这份个性与洒脱却着实令人着迷。初次见到Nancy,一个瘦瘦的小女孩,她的笑容充满力量,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一头标志性的卷发,个性十足却完全没有距离感。这和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孤僻”还真的是相差甚远,这次聊天也比想象中轻松很多。
之前就读于普通初中的Nancy并没有时间花太多心思在艺术方面。升入苏州德威国际高中以后,学校不仅非常重视艺术教育,提供的还是能与国外完全衔接的“懂得型”艺术教育。在这里,Nancy的艺术兴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和挖掘。坚信“兴趣比擅长更重要”的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追随内心。

确定目标以后,在驶向理想彼岸中,Nancy遇到了一位很是珍惜以至于期望“大学可以再遇到复刻版”的艺术老师——Donald Short老师。“他是个严肃的老师,性格或许有些不讨喜,但他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教育方式都让我收益颇多”,Nancy偏爱的这位老师究竟是哪般独特呢?

“他会毁掉你的东西”,但是,所谓的“毁掉”其实是打破循规蹈矩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所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天马行空吗?
“艺术是一个不断更新思维的过程,或者说,之前构思好的未必能呈现在最终的作品中”,在这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中,老师会一直过来督促进程,鼓励他们尝试不同风格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Nancy的油画技能正是在Donald Short老师的鼓励下才成功解锁的哦!“专注于自己当前的进程,心态放平,不要焦虑”是Nancy最大的收获。毕竟完成作品的过程难免陷入情绪的死循环中,跳出其中何尝不是一个新的思路呢?

Nancy坦言,艺术于她而言更像是一个情绪宣泄、释放自我的途径。她把自己的情绪暴露在作品里,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寄托于各种线条、明暗色彩来表现,把各种情绪一并揉了进去。有些时候情绪状态不好时,她可以利用晚上三个小时候左右完成一幅作品,用酣畅淋漓的作品释放内心的压抑。如今,艺术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肉系列

“我对生物密码和器官形式感兴趣,比如动物的肌肉,内部结构。它们表达了餐桌背后的真相,表现出了一种动物正在受苦的残忍。我记录了动物的死亡,鱼,鸡肉和生肉的样子。
当我在画这幅画的时候,身体上的“冲突”感挡住了我的路,它衍生了我,迫使我去画画。在那段时间里,我经历了个人的挣扎,有时我把艺术看作是一种治疗。
厚漆,粗线条,丰富的纹理表面和动态构图是我从弗朗西斯·培根那里得到的灵感。在这个作品中,我同时使用了液体涂料和油墨,还探索了一系列的组成思想。
我也从俄罗斯艺术家哈伊姆·苏廷的作品中得到了灵感,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具有表现力和形象的有机形式。”
学业、活动两不落 全面发展是关键
德威在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特别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专业之外,Nancy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017年冬到2018年夏,历时半年多,她独立进行了一项关于“食素主义”的调查。为了完成这份报道,一方面,她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对前人的观点及研究成果加以整理,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出发点;另一方面,她采访了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众多食素者,有印度人、英国人还有来到中国生活的外国人等,为自己的调查报告准备了大量的参考数据。最后,通过将不同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从生物学来分析食素者的营养搭配或饮食习惯等。
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有定论,比起结果,过程似乎收获更多。就像Nancy总结的那样,“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像饮食习惯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外,研究中的批判思维更不断完善研究结果的必经之路”。
采访间歇,Nancy时不时需要处理一些事情,原来,她正忙着和一群朋友筹备德威视频挑战赛。她特别自豪说“自己遇到了最nice的团队”。

他们作为主办方,不仅要提供平台,还要负责幕后的一系列琐碎事务。团队在活动前期需要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安排,“一个大脑完全转不过来”的忙碌,好在有大家的配合。“基本每周我们都会聚在一起开会,团队的每个人负责不同部分,将自己的part做到最好,1+1最终会呈现出大于2的结果”。所以春假前夕,他们都在忙着对接任务。
Nancy口中的“最nice”,莫过于最配合、最付出和最积极。据她介绍,本次视频挑战赛参与程度和影片质量都非常高,这和团队一点一滴的付出不无关系。这,大概就是团队精神吧!
从严格到佛系 小小少女养成记
数学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科目,Nancy也不例外,初中的她一直陷在数学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其他科目都可以学得不错,但唯独数学始终难以突破”,回忆起来,当时的痛苦和挣扎仿佛历历在目。在“以成绩论高低”的阶段,Nancy妈妈也只能把她“逼得很紧”,严格践行“拔高弱势科目,强化优势科目”的学习理论。那段日子哪怕用文字描述起来都隐隐透露着强大压力之下的迷茫与灰暗。

那时的Nancy过得并不开心,Nancy妈妈也心知肚明。但是,父母的爱总是纠结的,毕竟成绩和快乐在他们看来实在是难以兼顾。
进入德威以后,Nancy的学习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提供多种课程可选择,学生可以把学习重心更多的放在感兴趣的领域。在这里,Nancy在艺术上展现出来的强大兴趣和潜力都为她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选择。这里的生活也不全是轻松的,虽然经常会累到“头要掉了”,但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下她已经懂得对自己负责,如今的Nancy妈妈就显得佛系很多。
Nancy妈妈充分尊重她的每一个决定,哪怕自己对艺术发展前景没有太多的了解,也依然坚定支持女儿的选择,鼓励她选择了路就坚持走下去。好像快乐也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够了。
关于未来,Nancy的想法也很酷,“顾好眼前就够了,过多的期望只会令人恐惧”。那就希望这个酷酷的小女孩未来能体验不同的生活,见识多彩的旅途,一直随性一直自由,拥有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吧!